当前位置: |
从“冶金建设国家队”到“城市建设主力军”
——访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刚
    发布日期:2019-08-29
正在建设中的国家雪车雪撬中心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项目中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项目。承建这一“冰上F1”项目的是有着“冶金建设国家队”之称的上海宝冶,这支为我国建设现代化钢铁基地贡献了巨大力量的“王牌军”,近年来成功实现从冶金建设领域向民建领域的转型。
从“鸟巢”到冬奥项目,从上海迪士尼到北京环球影城……上海宝冶正全力打造成为一流的最具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全生命周期工程服务商。 “冶金建设国家队”如何转型成为“城市建设主力军”?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刚日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向我们展示了上海宝冶与国家同脉、与城市共频的创新、转型和奋进之路。
记者:上海宝冶被誉为“冶金建设国家队”,请您介绍下这支“国家队”的光辉历程。
陈刚: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冶旗下骨干企业,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的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上海宝冶于1978年进入上海建设开启中国钢铁现代化序幕的宝钢,并于1986年正式落户上海。宝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钢铁项目,是1949年以来钢铁工业乃至全国建设工程中投资最多、技术最新、难度最大的一个工程项目,举世瞩目。建设宝钢40年,上海宝冶在冶金建设管理、技术、装备等各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依托这一传统优势,上海宝冶正不断创造增量发展空间。2018年,上海宝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落位,形成了服务冶金的更大格局;同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高炉工程建造标准研究院、“李鹏高炉大修短期化技术劳模创新工作室”相继落户上海宝冶,“冶金建设国家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技术支撑平台。此外,近年来上海宝冶还先后承担了河钢、宣钢、广西盛隆、福欣等一大批重点钢铁企业项目,2018年冶金市场签约额达到109.5亿元,“冶金建设国家队”排头兵地位进一步夯实。
记者:那为何要从“冶金建设国家队”向“城市建设主力军”转型?
陈刚:目前我国钢铁业进入了“高质量、减量发展”的新时代。减量并不意味着不发展,而是发展的主题由“增量扩能”转变到“减量调整”。为此,从冶金建设领域向民建领域转型成为宝冶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这一转型并不突然。其实,上海宝冶早就深度参与了上海各项城市建设,例如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上海市第一条地铁车站——地铁1号线徐家汇站、新闸路站;上海市用钢量最大的立交桥——中环线汶水路共和新路立交;全球第四大邮轮母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码头;首届进博会主会场——国家会展中心;以及浦东机场、虹桥枢纽、世博园区、上海迪士尼、卢浦大桥、乒乓球博物馆等众多重点工程,为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上海为依托,上海宝冶还全力拓展全国各地的非钢市场,逐步扭转工程承包主业高度依附于冶建市场的局面。据统计,目前上海宝冶在非钢领域的营收占比达已到八成,在着力发展超高层、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电子工业洁净厂房工程等非钢优势品牌业务的基础上,还持续开拓和创新打造主题公园、民生工程、军民融合工程、新能源工程等系列产品。
记者:城市建设领域竞争激烈,上海宝冶有何优势能立于不败之地?
陈刚:优势就在于我们从事的“老本行”多是综合性、大体量、多学科、多领域、技术含量高的冶金建设项目,制作施工安全工艺可以说远超一般的民建项目。打个比方,一般项目只需在常温下施工,而一些冶金项目则需满足从零下到零上一千多度的要求。因此,凭借专业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上海宝冶拿下了众多高新尖项目。例如正在建设中的国家雪车雪撬中心就是北京冬奥会中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项目。
该项目采用世界顶级赛道设计,在弯道数量、赛道长度、速度、难度等方面均达到顶尖水平,是国内第一条且唯一一条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具备360度回旋弯的赛道。建设中难度最大的是土建阶段的混凝土浇筑和最后的赛道混凝土喷射,目前正在进行混凝土喷射施工。为满足运动的安全性和竞技性,滑道表面要达到较高的平整度。这就要求喷射手在高强度、高难度施工条件下,确保赛道喷射一次成型,且精度必须控制在10毫米。可谓是“毫米级精度的手工赛道”。目前多个赛道段已完成混凝土喷射,获得国际专家高度评价。
为了提升企业在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上海宝冶成立工程技术研究院,打造专业技术团队、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关注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等技术前沿,推动郑州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落成投产、张家港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开工建设;经国家知识产权局考核评审,上海宝冶首次被成功认定为2018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在国家研发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与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控集团联合申报成功国家“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此外,宝冶BIM中心与同济大学携手,协同国内数十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发起设立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携手上海交大、上海咨询协会等社会资源建立宝冶BIM学院,在BIM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推广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记者:立足民建领域后,上海宝冶的最新发展目标是什么?
陈刚:目前上海宝冶正围绕着“平台建设年—集团化管控年—标准化管理年—以及2020年的跨越式发展年”这一发展主线,以项目管理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适应EPC全产业链、项目管理精细化的管理架构和流程创新;灵活运用量本利分析方法,指导管理决策;深入应用平衡计分卡,推动发展质量变革;不断超越自我,到2020年实现1000亿元新签合同额,500亿元营业收入的目标,奋力打造一流的最具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全生命周期工程服务商。 (建筑时 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