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兴产业将快速崛起
刘德进/文     发布日期:2016-04-25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对过去一个时期里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并指出了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诸多条目对施工企业的城市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对我们施工企业今后发展方向起到向更高领域引导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意味着施工企业将迎来又一重要发展时期。
《意见》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出台,意味着诸多方面将会影响这一时期施工企业的发展及改革方向。例如,《意见》中提出的,要提高城市建筑水平,要推进节能城市的建设,要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要营造城市宜居环境等相关重要指导意见,这些都将会引导施工企业从过去的求快“流水线”式生产,向“高尖端”集约型领域发展。那么,我们施工企业面对国家的引导,行业的影响,应如何在这一重要发展时期走的更好、更稳健?
品质与安全
《意见》中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不断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强化质量监管,充分发挥质监站的作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要实施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故,施工企业要全面贯彻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坚定不移推行项目一级管理,杜绝“以包代管”,严控“合作经营”,强化“三管三控”过程管理,实施工程精细化管理,打造质量一流、安全标准化工程,创建省市级、国家级文明工地。在加大人员培训方面,要不断加大教育力度,要围绕“培养人才、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目标,多层次、多方位、有重点地开展培训工作。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工程中,每一个施工细节都是决定整个工程成败的因素,《意见》的出台相当程度上对当前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对施工企业培养“匠人”精神提供了更加稳固的平台与时机,更将影响未来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更会逐步引导我国的施工企业走向国际建筑业的尖端。
工程管理方式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收入和效益的源泉,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面对《意见》中对落实工程质量责任的要求,施工企业要坚定不移地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不同地域、市场环境、项目重要程度、分包资源、项目团队等情况,结合项目策划,本着管理到位、风险可控、效益最大的原则,确定不同类型的项目经营管理模式,签订不同类型的目标责任书,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要深入推行项目策划,要做好合同两个阶段的项目策划,项目策划覆盖面100%;要提高项目策划书的编制水平,真正用于指导施工,指导项目管理工作。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风险点,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评价,进而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合同的全面履约。要杜绝“以包代管”,严控“合作经营”。全面做好分包队伍的招标管理工作,强化“三管三控”的过程管理。要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强化检查和考核奖惩,所有房建工程要达到国家省市级文明工地标准。要强化预结算、合同管理工作,做好工程的二次、乃至三次经营,尤其是要抓好分包结算工作,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坚定不移推行集中采购工作,同时健全完善物资采购制度,重点加强项目部物资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完成集中采购、评标专家、采购质量、绩效考核、周转材料等管理办法的编制、修订工作,进而形成一整套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体系。规范招标程序,重视合格供应商引入,扩展供应商名录,拓宽采购渠道,扩大战略协议采购品种、范围,增加战略供应商数量,简化物资采购审批流程。
为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过去30年来,基础设施领域不断创造和见证着“中国速度”的奇迹。随着大量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基础设施正在从高速建设期进入运营维护期。此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显现出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拿冶金行业举例,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短时间内不会好转,随着国家、市场抑制钢铁产能过剩的力度加剧,钢铁行业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局面已成为历史。“十三五”期间必将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于冶金建设行业面对的机遇,一是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就会涉及产能扩张、新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尤其是西部地区,国家将会重点推进钢铁行业建设。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改造业务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机遇期内,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具有建设、维护管理及改造搬迁等一条龙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总承包企业。围绕自己最擅长、最熟悉、最拿手的事情,在发挥自身优势和保护企业特色之下,为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从民用建筑环境上看,建筑业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但增速放缓;民建工程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数量将下降。在调控房地产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未来保障房建设,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棚户区改造将会是新的市场增长点;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品牌建设、渠道建设非常重要,掌握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技术是现代建筑提高建筑水平,和推动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同时寻求与业主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是保持企业市场份额的关键。未来业主对规划、设计、施工、后续服务等方面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能够为业主提供一体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施工方案,具备上述能力的综合型承包服务商将更具竞争能力。
新兴产业将快速崛起
最近,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新兴产业成为了建筑行业的热门搜索语,他们都是围绕城市建设,为城市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重要建设形势,诚然,城市中的建筑和各项基础设施更是每一个施工企业建筑水平的“颜值”体现,它是每一个企业在新兴产业中发展程度的“代言人”,故发展新兴产业是施工企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意味着它将快速崛起。
在《意见》中,有大量的条目对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美丽乡村、智慧城市及节能环保等工程作出了详实的要求,在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此类新兴产业将会成为施工企业新的增长点。
我们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国家为主导,以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根本,地方政府积极性高,从经济可行性、机会成本、可持续发展等角度看,是企业适宜进入的产业。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彼此紧密相关、相互渗透,具有很强的联动和带动效应,可以实现以点带面,以一带多,促进整体城市建筑水平的提升和整体市场开拓的突破。更要抓住有利契机,在先入为主的基础上,将业务延伸到新兴产业领域,找准突破口,快速占领市场,快速推进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并快速形成规模效应,以此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拿中冶集团为例,目前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冶集团已经先入为主,抢占了先机,率先成立了综合管廊、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设立了国内第一家综合管廊投资建设专业化公司和国内首支千亿级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并与多个城市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新型建筑方式的发展
《意见》中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这对未来一个时期内的装配制造占比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加强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管理创新有以下几点分析,一是加强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研发和推广。重点研发和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结构建筑的钢框架—支撑体系、钢框架-钢板剪力墙体系、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等以及现代木结构建筑体系。研究推广开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成熟的施工工法。二是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和产品标准。推进装配式建筑设计、装配施工、室内装修和验收管理一体化发展,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标准规范。加快装配式建筑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部品部件技术体系发展,积极引导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阳台、建筑装饰部件等预制构配件的标准化生产与应用,重点引导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等住宅部品集成化发展,完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标准体系建设。三是推进装配式建筑管理创新。在装配式建筑建设中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采购的深度融合和统一管理,同时优化项目现场管理方式。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每一位社交软件的使用者都是一个小小的新闻传播者,网友随手一拍的城市建筑问题,暴露了诸多城市基础建设乱象横生的现象。《意见》的出台,是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国家五大发展理念,使施工企业的建设水平不断自我“刷新”的“加速器”,它将使建筑行业迎来又一重要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