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份,中国中冶累计新签合同额人民币3035.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前三季度,中冶集团更是以26%的净利润增长率领先同类中央企业,中国中冶获评《财富》2015年十家“最佳投资回报公司”和中国证券金紫荆“最佳公司治理上市公司”,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与强大的发展潜力。那么中冶集团又是如何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钢铁行业整体进入严冬的形势下实现“逆势攀升、稳健发展”的呢?聚焦主业勇担“国家责任”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冶集团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运营服务商。2015年,中冶集团提出了“争做全球最大最强最优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战略新定位,瞄准世界第一目标,力争通过3~5年时间,形成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集中打造高端优势,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国家责任。

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目标,中冶集团强力推进内部资源整合和专业梯队划分,使科研设计类子企业、施工类子企业和装备制造类子企业互相结对子,集中优势,努力做到设计最优、施工最优、装备最优。同时组建技术研究院,主抓涉及全球冶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基础性和前瞻性的技术方向。目前中冶集团已经形成了以工艺设计为龙头,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为依托,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为手段的冶金全产业链集成整合优势,在钢铁冶金八大部位、19项工艺单元的核心技术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时,依托冶金工程技术“国家队”的实力,中冶集团正努力成为中国钢铁工业走向海外的“引领者”、钢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主导者”,不断扩大中央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控制力。

2015年9月25日上午,世界在建的最大钢铁项目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一号高炉顺利点火投产,这是中冶集团14家单位2万多建设大军仅用时两年创造的世界钢铁工业奇迹,充分彰显出中冶集团在核心技术、核心装备、工程建设等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国家队”的实力。

10月20日,旗下子公司中冶赛迪中标印度TATA钢铁集团KPO钢厂5860立方米全球最大高炉项目,标志着中冶集团在印度钢铁市场开拓中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也奠定了中冶高炉技术世界第一的地位。

11月27日,台塑越南河静钢铁新建炼焦项目1号焦炉顺利出焦投产,这是中冶集团研发的7米大容积顶装炼焦技术首次成功输出海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钢铁建设与运营的标杆和样板工程。由中冶集团设计,即将开工建设的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年产350万吨钢铁项目,更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产能合作的创新和探索,对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来说具有广泛示范效应。转型升级发力“四梁八柱”中冶集团紧随国家战略,加快转型发展,积极扩展非钢业务,形成了以“四梁八柱”为主体的综合业务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公路交通、大型综合场馆及标志性建筑、环境工程、主题公园等业务成为中冶集团新的优势和强项。据了解,今年前10月,中冶集团非钢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2300多亿元,占比近80%;1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40余个,“高新综大”项目大幅增加,市场开发在去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中冶集团重点围绕国家三大战略及四大区域进行布局和拓展,积极发挥集团总部、子企业和区域公司“三力合一”的市场开发合力,不断加强“大环境、大客户、大项目”的推进,着力加强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业的深层对接,先后与贵州省政府、深圳市政府、福州市政府、天津滨海新区、北京首创集团等多个政府和企业签订近20项战略合作协议,在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高端房建及房地产开发、地下综合管廊、生态环保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推动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的快速落地。在广深珠地区,除目前的珠海横琴岛基础设施整体开发、珠海十字门国际展览中心、前海创新商务中心、深圳大学西丽校区等标志性工程外,中冶集团与深圳市、珠海市再度联手签订深层合作协议,在市政基础设施、新区整体开发、生态环保、总部经济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在京津冀区域,与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省多个地级市及北京多家央企和金融企业展开合作,在联手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示范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投融资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中冶集团还积极部署长江经济带流域、“一带一路”区域、西南区域、东北区域市场,签订了一系列重大合同。

值得指出的是,面对潜力巨大的城市综合管廊等新兴业务市场,中冶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凭借其多年积累的地下管廊建设经验和技术,以及被住建部列为样板工程并大力推广的珠海横琴城市综合管廊项目效应,倾力打造中冶管廊品牌。今年6~10月,中冶集团实施三项举措,即率先成立国内第一家管廊投资建设专业公司,与中国邮储银行共同设立国内首只千亿级城市综合管廊产业基金,成立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完成了抢占城市综合管廊市场制高点的战略布局。截至目前,中冶集团已陆续中标甘肃白银、内蒙古包头、吉林四平、沈阳等多地管廊项目,综合管廊施工长度已累计达119公里、单项最长里程33.4公里,被业界评价为:总里程第一、单项成绩第一。

此外,中冶集团还聚焦房地产主业,突出优化房地产板块的资源配置和区域布局,坚持走品牌化、专业化之路,在中高端住宅开发等领域取得突破。截至2015年11月,中冶集团旗下房地产旗舰中冶置业公司通过全力开发市场,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实现利润大幅增长,土地储备总量达到300多万平方米,并获取了北京门头沟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约300亩,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准布局领跑“一带一路”作为最早从事境外投资和工程承包的央企之一,中冶集团业务足迹遍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有业务往来,涉足冶金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矿山建设与矿产开发、环境工程与新能源、特色主题工程等多个领域。

2015年,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冶集团紧跟国家政策,抢抓国际市场机遇,紧盯我国政府重点援助的国家市场,双多边合作、互联互通及“一带一路”涉及的区域市场,围绕六大经济走廊,重点布局西亚、南亚、东南亚、非洲、南美、俄罗斯和中亚七大区域,对重要目标市场进行深度开发,积极占领市场并快速形成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加强与国内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的联合,不断增强营造大项目的能力,提高“政府框架项目”、“产能合作项目”等大型、综合、高端项目的比例。

2015年1~10月,中冶集团中标海外项目114个,合同金额45.8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5%,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东南亚区域,目前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有20多项工程在组织实施。5月27日下午,国务委员王勇到中冶集团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正在建设的W酒店项目视察调研并做出重要指示。该项目为吉隆坡市中心地标性建筑,是中冶集团在海外执行的第一个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项目。11月18日,中冶集团与印度尼西亚慕利亚集团达成协议,以美国绿色建筑白金奖为目标,总承包建设吉隆坡市中心金融核心区最高档写字楼项目,建成后该项目将成为东南亚新的地标和建筑领域的里程碑。在南亚、西亚及中亚区域,重点拓展冶金、高端房建和基础设施市场,连续中标印度塔塔钢铁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项目、伊朗国家钢铁项目、哈萨克斯坦钢铁项目和沙特、科威特等国家的房建及公路项目。在非洲区域,在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家有一大批公路、场馆、房建项目正在组织实施。此外通过并购、参股等模式,积极推进与国际知名企业的深入合作,向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进发。创新驱动备足“发展马力”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冶集团拥有5.3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1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水平处于中央企业第一方阵。截至2015年10月,中冶集团累计有效专利已突破15000件,名列中央企业第四位,在建筑类与冶金类中央企业中名列第一。

今年以来,结合“十三五”规划建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冶集团加快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先后制定了打造全球最大最强最优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顶层设计方案、“先进制造、3D打印、互联网+”顶层设计方案以及装备制造业务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并正在制定矿业及有色冶金顶层设计方案;成立了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等一系列专业性研究院,力争使科技创新成为中冶集团打造“四梁八柱”业务升级版、争做全球最大最强最优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的新动能、新支撑。同时,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技术交流,就多领域专项技术研发进行全方位合作。目前,中冶集团正在加速实现设计、研发、专利产品化,使中冶集团的技术、管理、装备融为一体,形成规模,让技术搭载在装备上走得更远、跑得更快。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中冶集团科技创新水平和创新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在提升过程中积累和储备了冶金工程、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资源开发、节能环保及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为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中冶集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