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产生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其中,重庆大学牵头、中冶建研院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的“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中冶建研院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的“大跨度结构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冶建研院已连续三年共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围绕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开展系统研究,历时近20年,通过大量模型试验、理论研究、数值模拟、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软件开发以及工程实践,研发了系列新型的高层混合结构体系,引领了我国高层混合结构的发展;创建了高层混合结构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理论,为我国高层混合结构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研发了高层混合结构的建造技术,引领了我国高层混合结构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发展;研究成果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100余项重要工程,获得发明专利27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36篇(其中SCI论文94篇),近3年新增产值超过4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大跨度结构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项目围绕大跨度结构新型体系开展系统研究,历时近13年,通过大量模型试验、理论研究、数值模拟、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工程实践,研发构建了大跨度结构新体系,创新了大跨度结构隔震技术,提出了大跨度结构设计新方法,研发了大跨度结构施工新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100余项重要工程,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5项,获工法14项,发表代表性论文136篇、出版专著9部,编制规范、规程7部,工程应用100余项,获得詹天佑奖8项等各类工程奖54项,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冶建研院坚持“一业一特”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近五年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1项、个人突出贡献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5项,省级科学技术奖励12项,获授权专利602件(其中发明专利227件),软件著作权84项,获发布标准298部(其中主编217部)。 (中冶建研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