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疫”往无前,“青”力相助——中国二十冶“98生”青年冲在援建一线
    发布日期:2022-11-16
接到上级援建指令后,中国二十冶第一时间驰援临港方舱医院F16-02地块建设任务。在逆行而上的“抗疫”队伍中,有一群“98生”的青年员工,他们极其年轻,刚出象牙塔没多久,便一往无前、勇于担当,冲在抗疫一线,以热血诠释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抗疫场上的“黑白战士”
黄天航,1998年出生,是今年2月初刚进入上海二十冶的一名新员工。4月15日,得知公司正在火速征集援建临港方舱的志愿者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在上海临港方舱建设工程中,白天,他负责现场物资的材料收发,编制台账,、组织现场施工人员抗原检测等工作。因援建的很多工人是从江苏张家港紧急调遣过来的,之前也没做过抗原,看似简单的工作,组织起来却很费力。现场分散、噪音杂,每到一处他几乎是扯着嗓子喊着教他们抗原测试的方法,几天下来嗓子也哑了。晚上,他又要对白天未做抗原自测人员进行补做,然后回到办公室整理上报所有资料。此时已接近凌晨了,一天的工作也只是暂时结束。因为再过2个小时,他还要去现场复核材料使用情况,为明天物资供应做准备。
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和衣而眠 席地而睡”,这是黄天航在方舱建设现场的真实写照。现场条件艰苦,没有床只能在工地找一块木板半躺在上面;没有被子,就用棉大衣代替,勉强能盖住半截身子。抗疫从白天到黑夜。他说:“虽然身感疲惫,但是初出茅庐的我此次能有幸参与方舱医院的援建,我觉得很有意义,它将是我职业生涯中难忘的记忆!”
退伍空军“降临”方舱建设
任皓,1998年出生,是上海二十冶今年新社招的应届毕业生,大学之前在部队服兵役两年,曾是一名光荣的空军。在公司发出援建方舱医院征集通知时,他率先成为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脱下戎装,不忘从军志;征战号角响,今朝再出征!”这是任皓退伍兵的誓言。即使他戎装已卸,但依然本色不改。在援建方舱建设中,他的任务多而繁杂,除了每日组织工人核酸检测工作,还要保障100多名工人的生活基本物资。此外,他还要“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像现场的一名“游击队员”,哪个岗位需要就奔到哪里,哪里任务重就冲到哪里。
“这里还缺人手。”凌晨2点,刚躺下睡觉的任皓从对讲机里听到拉帐篷人手不够的喊叫声,他条件反射似的,立马蹦起赶过去帮忙。
“这两天太忙了,看到父母的微信我也没有时间回,但我相信他们是支持我的。” 他憨厚地笑着说。
“若有战,召必回”,对退役军人而言,这是一句承诺,更是一种担当。
当好年轻父亲的好榜样
吉古连波,1998年出生,来自于四川乐山马边彝族自治县,彝族人。今年2月15日应聘到上海二十冶,成为张家港区域劳动力资源中心的一名员工。
都说男人要成家立业,他早早完成了“成家”的任务,家里留下妻子和2岁的孩子。援建方舱,他报名参加志愿者,并告知远在四川乐山的妻子。妻子担心他的安全,见他这么坚决,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叮嘱说:“你守卫国家,我守护我们的小家。既然去了就好好干,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从小务农到学习技术,很多东西都需要从头学起。吉古连波第一次接触帐篷搭设,对相关工艺也不熟悉,班长还贴心给他安排了一名师傅带着他干。他每天工作至少16个小时以上,双手因拉帐篷时麻绳的摩擦,即使戴着手套也已经满手血泡。晚上困了就拿着棉袄到路边的草丛里睡2个小时。
经过三天三夜的日夜奋斗, 7个仓位的帐篷搭建工作圆满完成。看着这些神奇“杰作”,初来的“一丝担心”已经灰飞烟灭,这位“90”后年轻父亲已然成熟了许多。他笑呵呵地说:“同事拍了一些我工作中的照片,我微信发给媳妇了,让她给孩子讲讲阿爸抗疫的故事。”疲惫中透露出些自豪。
在疫情面前,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这些年轻的勇士们挺身而出,“疫”往无前,“青”力相助,用青年人的血性,担起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责任与使命。(来源:中国二十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