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用热忱从事科研工作才能创造出无尽的乐趣;只有用奉献谱写人生的乐章,共产党员的称号才能更响亮。”这是原马鞍山电力滤波公司总工程师夏华的座右铭,也是他40年与电奋斗的真实写照。

 

他像一个攀登者——

拓荒创新,不断冲击电能质量治理技术高峰

 

夏华,从1972年进入中冶华天那一刻起,在电能质量治理研究领域摸爬滚打一晃就是四十年。在此期间先后主持或参与过数十项工程设计和科研项目,多项工程获国家、省部级优秀设计奖、科技进步奖,多项成果获国家、省级发明专利——

上世纪70年代初,由夏华主研参加的“可控硅供电系统谐波滤波装置”、“双调式低能耗电力滤波装置”科技项目组,确定出了谐振法来精确测试滤波电抗器谐波的品质因数,成功研制出电感量和品质因数均能连续可调的“双调式滤波电抗器”,此项技术被鉴定为:“具有世界水平,品质因数连续可调技术属于首创”,至今已在全国各地成功投运了三百多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上世纪80年代,由他主持的“自激饱和电抗器SR型无功动态补偿(SVC)”等科技项目,在没有大容量试验设备的情况下,完成了特性参数的试验,成功解决了饱和电抗器采用国产硅钢片代替进口特殊硅钢片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2004年和2007由他主持或主研的“智能型自动投切电力滤波装置”和“低压无功补偿装置(SVC)”目前已在数十个工程中得到应用,效果甚佳。

2001年,夏华被评为中冶集团首席供用电技术专家,200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被评为中冶集团工程技术院院士,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术专家,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中冶集团乃至冶金行业电能质量治理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像一个不停转的陀螺——

为事业而战,总是忙个不停

 

电能质量治理领域每一项新产品、每一项新技术的研发,都没有现成的资料供参考,许多新产品都靠在工程中实际摸索、创新、改进而来。2007年公司启动“低压无功补偿装置(SVC)”研发,作为主研人之一的夏华选择了挑战,面对困难和风险,在没有相关工艺及标准下,为了加快解决难题,他白天在工地进行试验数据收集、转换工作,晚上加班加点工作,形成新工艺、可行性技术方案,有时候连续两三天得不到休息,他的付出没有白费,换来了的是产品的如期开发成功和重点工程的投产运行。

夏华把工程现场当作自己的家,把岗位当作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把发展企业当作实现人生目标的追求。走上电力滤波公司总总工程师岗位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参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工作,还要主持营销、生产工作,随着公司业务量不断扩大,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项目上或奔波于全国各个工程现场之间,参与投标和各现场的技术研究指导工作,解决产品的技术难题。2010年元旦,夏华由于不慎出了车祸,髋关节粉碎性骨折,此时公司重大科研项目“SVG研发”项目正在紧张进行技术方案论证,作为该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夏华躺在病床上组织召开了数次技术论证会,为SVG研发出谋划策。身体刚刚恢复的稍好些,就拄着拐杖上六楼办公室,查阅资料,制定、研究SVG技术方案。

 

他像一支燃烧的蜡烛——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作为电能质量治理方面的资深专家,夏华不仅自己坚持学习,不断进步,而且还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职工共同进步。

2010年,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工程现场从以前一个到多个现场同时开工,公司施工和技术人手缺口很大,夏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了,当每一个工程开工,他就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地了解情况,与业主进行沟通,熟悉背景资料,指导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方案优化,筛选出关键技术控制点。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把现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把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逐个讲解,关键环节再三强调。对于刚毕业的年轻技术人员的提问,他总是耐心倾听,认真答疑,直到完全弄懂搞明白为止,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各工程技术人员对干好在建工程信心十足。多年来,得益于夏华传帮带的年轻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纷纷走上了技术负责岗位,挑起了重担,已经成为公司工程项目的主力军。

2011年夏华办理了退休,却退而不休,依然坚守在电能质量治理领域第一线,拓展着生命的宽度,做好传帮带工作,诠释着老一辈电力滤波人的责任与担当。如今,电力滤波公司已涌现出郭智文、申林、张良、李晟等一批后起之秀,他们已成为电能质量治理发展的中坚力量。每每谈及此情此景,他就会高兴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他们来接班,我相信中冶华天在电能质量治理方面会创造新的奇迹。” (中冶华天  杨 峰)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