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间在变,岁月在变,但我脑海中对党的记忆没有变。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家三代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艰辛历程和沧桑巨变,在党旗的召唤下,我们用对党的热爱和忠诚,书写了三代人的人生序曲。

我的父亲出生于1917年,那一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记忆中,父亲和蔼可亲、性格耿直、意志坚强,正因为如此,父亲才能在艰难困苦的磨砺中始终对党忠诚、百折不挠、从未动摇。父亲出生在战乱年代,童年生活困苦,为了生计,父亲十四岁时就在被日本占领的锦州煤矿做苦工,备受欺压和凌辱。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父亲到了一家解放军被服厂工作,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于1948年12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父亲又加入到本溪钢铁的建设热潮中;1955年,随着国家建设需要,又转战内蒙古包钢的大建设之中,在二冶机械化运输公司工作,任供应科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父亲又援建唐山,在二十二冶机械化施工公司土方一队任支部书记,兼公司党委委员;1982年父亲光荣退休。

父亲看似平凡的一生,实则艰苦卓绝、历经坎坷。文化大革命时期,父亲受人迫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造反派”污蔑,被打成“右派”,遭受了非人的批斗、折磨,因此下放到包头九原区哈业胡同镇乌兰计农村 “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他种田、养猪、挑水、打井、盖房等什么都干,吃了不少苦头。但暑假时我和姐姐偷偷去看他,他却坚定如初,从不说苦。劳动改造中,父亲由于长期劳作病魔缠身,留下许多后遗症,但哪怕在如此的逆境中他依然坚信党、忠于党,丝毫没有动摇过理想信念。1978年11月,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父亲被平反冤假错案,从此在精神上、思想上得以平复,恢复了原来的岗位。

退休后,父亲依然坚持党性原则,对党忠诚。有次父亲生病住院,由于医疗费全额报销,有位小护士就提出用我父亲的医疗卡给自己的小孩提点感冒药和输液用的葡萄糖等,并说你的家人也可以这样用,反正都可以报销。父亲听到后严肃地说,我作为离休老干部,享受的待遇是党的关怀和照顾,我身为党员不能占党的便宜,更不能破坏党的纪律,我不允许你们这样做!这就是我的父亲,一名性格倔强的铁杆共产党员。1997香港回归那一年,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宝贵财富,却始终留在我心中,那就是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时刻,都要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都要对党忠诚。

再说说我,1960年出生在内蒙包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上学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后期,拨乱反正后步入了“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父亲的谆谆教导和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年少时,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和看电影,电影《地道战》、《刘胡兰》、《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等深深吸引着我,书籍《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铁人王进喜》、《红岩》等也是我的最爱,电影和书中的主人公刘胡兰、董存瑞、王城等英雄形象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渐渐地,我才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入厂上班后,我先后当过车间团支部书记、机关团委干事、团委书记等,后又考入河北党校,毕业后任党政办公室主任、项目工委书记等职务,在风雨的磨炼中我逐渐成熟,于198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临近退休的我,已从事党务工作30多个春秋。30多年来,我遇上的挫折和困难很多,但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我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的一片赤诚和热爱,默默耕耘、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同样,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用父亲对我的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和教育他,在正面影响下,儿子坚毅勇敢、积极进取,如今也已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在三代人的追求中,我们始终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实现中国梦。

三代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诠释了三代人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这就是我们一家三代的传承,一种“红色基因”的传承,一种对革命精神的传承。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 宋文刚)